无毛鸡、双头狗,盘点6种可怕的人造动物,人类为何要创造它们?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过这句话。生物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里,人类俨然成了造物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肆无忌惮的改造生物,其中有六种最具代表性,它们究竟是哪些?人类又为什么要创造它们?
比利时蓝牛。这是一种乍一看就让人觉得肌肉感满满的动物,它浑身长满了腱子肉,看起来就很强壮。可惜看起来终归只是看起来,这种牛的老家在比利时,19世纪时,当地的农场主为了能卖出更多牛肉,迫切需要一种长的又快,瘦肉率还高的牛,于是就让生活在法国的夏洛牛和生活在英国的短角牛,一个当爹一个当妈进行杂交。没成想,他们的后代中,一个基因发生了变异而且还永久保存了下来,也就是比利时蓝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下好了,它们的孩子非常符合农场主的需求,长的贼快,一天就能长3斤肉,个头还很大,成年比利时蓝牛的体重能超过1200公斤,可以说是农场主的梦中情牛。然而不幸的是,基因突变虽然给了比利时蓝牛一身腱子肉,但同时也让他骨骼非常脆弱,各种器官还跟着一起缩小了,所以动不动就会生病。
猪猴。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什么时候大师兄和二师兄有了孩子?虽说叫这个名字,但是猪猴的父母并不是猪和猴子,它只不过是在科技手段下,把猴子的胚胎送进母猪身体里最后生下来的嵌合体。
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为了实验不同动物之间器官移植的可行性,为最终给病人移植动物器官探路。可惜的是,实验母猪一共生下了十几头小猪,但是只有两只身体里有大概千分之一的基因是来源于猴子。这些小猪个个短命,没有一个最终长成。
茶杯犬。顾名思义,这种小狗体型非常小,小到茶杯都能装下去。一般来说动物小的时候天生可爱,所以人们就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专门创造了茶杯犬这个品种,让它始终长不大。
茶杯犬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的玩具贵宾犬基因突变形成了微型品种的贵宾犬,也就是最早的茶杯犬。今天的茶杯犬早就已经不再只有一个品种,而是包括比格、吉娃娃、约克夏、博美等品种的微型犬。
这些微型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脆弱。因为体型太小,心肺包括骨头的发育都非常不健全,这就导致这些小家伙非常容易生病,而且很容易受伤,除了可爱以外几乎一无是处。
无毛鸡。俗话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如果是鸡被扒光了毛呢?大概率是要下油锅的。
在养殖场里,鸡被宰杀以后还要脱毛才能销售,费时又费力。如果鸡天生就不长毛,那不就不用拔毛了,有没有这样的“梦中情鸡”呢?
还真有。这是一种由德国自由大学和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人工选育以后,研发出来的天生就不长毛的鸡。这种鸡不怕热,长的快,下的蛋还很大,非常受热带地区养殖户的欢迎。
人耳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不少科研机构里,都有经过基因编辑不长毛的“裸鼠”,甚至还有长出人耳朵的“人耳鼠”。这是一种由二十多年前西方科学家实验得到的老鼠,他们往小鼠的身体里植入了一个人耳形状的支架,让小鼠的细胞在支架周围生长,直到彻底长成一个人耳的形状。这项看似疯狂的实验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为有需要的病人探索移植的可能性。
双头狗。这是一种在冷战狂热阶段诞生在苏联的恐怖生物,在当时,器官移植还处在理论阶段,人们迫切的想要知道一个动物身上的器官到底能不能移植到另一个同种动物身上。在当时,一位外科医生找来了一条流浪狗,把它从前腿位置截肢,截下来的部分继续移植到另一条狗的后颈部分,世界上第一条双头狗就这样诞生了。术后狗狗在一大堆仪器的维持下,还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生命,在此期间甚至还有能力吃东西。
虽说这项手术对狗狗来说非常残忍,但却实实在在的为今天的器官移植手术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现代医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这些实验动物牺牲的基础上的。
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掌握的技术越来越高超,我们到底该不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改造动物呢?
关键词: